文件系统与文件权限

文件系统

在linux操作系统中,所有的文件和目录都被组织成一个以/结点开始的倒置树状结构,如下图所示

其中,目录就相当于 Windows 中的文件夹,目录中存放的既可以是文件,也可以是其他的子目录,而文件中存储的是真正的信息。

文件系统的最顶层是由根目录开始的,系统使用“/”来表示根目录,在根目录之下的既可以是目录,也可以是文件,而每一个目录中又可以包含(子)目录或文件。如此反复就可以构成一个庞大的文件系统。

其实,使用这种树状、具有层次的文件结构主要目的是方便文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,想象一下,如果所有的文件都放在一个目录下,其文件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将变成一场噩梦。

在文件系统中,有两个特殊的目录,一个是用户所在的工作目录,即当前目录,可用一个点“.”表示;另一个是当前目录的上一层目录,也叫父目录,用两个点“..”表示

如果一个目录或文件名是以一个点开始,就表示这个目录或文件是一个隐藏目录或文件。即以默认方式査找,不显示该目录或文件。

为了方便管理和维护,Linux 系统采用了文件系统层次标准,也称为 FHS 标准,它规定了根目录下各个目录应该存在哪些类型的文件(或子目录),比如说,在 /bin 和 /sbin 目录中存放的应该是可执行文件。

一级目录 功能(作用)
/bin 存放系统命令,普通用户和 root 都可以执行。放在 /bin 下的命令在单用户模式下也可以执行
/boot/ 系统启动目录,保存与系统启动相关的文件,如内核文件和启动引导程序(grub)文件等
/dev/ 设备文件保存位置根据以上各表列举的各目录及作用,如果我们要做一些实验和练习,需要创建一些临时文件,应该保存在哪里呢?

答案是用户的主目录或 /tmp/ 临时目录。但是要小心有些目录中不能直接修改和保存数据,比如 /proc/fn/sys/ 目录,因为它们是保存在内存中的,如果在这里写入数据,那么你的内存会越来越小,直至死机;/boot/ 目录也不能保存额外数据,因为 /boot/ 目录会单独分区作为启动分区,如果没有空闲空间,则会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启动。

总之,Linux 要在合理的目录下进行操作和修改。
/etc/ 配置文件保存位置。系统内所有采用默认安装方式(rpm 安装)的服务配置文件全部保存在此目录中,如用户信息、服务的启动脚本、常用服务的配置文件等
/home/ 普通用户的主目录(也称为家目录)。在创建用户时,每个用户要有一个默认登录和保存自己数据的位置,就是用户的主目录,所有普通用户的主目录是在 /home/ 下建立一个和用户名相同的目录。如用户 aaron 的主目录就是 /home/aaron
/lib/ 系统调用的函数库保存位置
/media/ 挂载目录。系统建议用来挂载媒体设备,如软盘和光盘
/mnt/ 挂载目录。早期 Linux 中只有这一个挂载目录,并没有细分。系统建议这个目录用来挂载额外的设备,如 U 盘、移动硬盘和其他操作系统的分区
/misc/ 挂载目录。系统建议用来挂载 NFS 服务的共享目录。虽然系统准备了三个默认挂载目录 /media/、/mnt/、/misc/,但是到底在哪个目录中挂载什么设备可以由管理员自己决定。例如,笔者在接触 Linux 的时候,默认挂载目录只有 /mnt/,所以养成了在 /mnt/ 下建立不同目录挂载不同设备的习惯,如 /mnt/cdrom/ 挂载光盘、/mnt/usb/ 挂载 U 盘,都是可以的
/opt/ 第三方安装的软件保存位置。这个目录是放置和安装其他软件的位置,手工安装的源码包软件都可以安装到这个目录中。不过笔者还是习惯把软件放到 /usr/local/ 目录中,也就是说,/usr/local/ 目录也可以用来安装软件
/root/ root 的主目录。普通用户主目录在 /home/ 下,root 主目录直接在“/”下
/sbin/ 保存与系统环境设置相关的命令,只有 root 可以使用这些命令进行系统环境设置,但也有些命令可以允许普通用户查看
/srv/ 服务数据目录。一些系统服务启动之后,可以在这个目录中保存所需要的数据
/tmp/ 临时目录。系统存放临时文件的目录,在该目录下,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和写入。建议此目录中不能保存重要数据,最好每次开机都把该目录清空

FHS 针对根目录中包含的子目录仅限于表 1,但除此之外,Linux 系统根目录下通常还包含表 2 中的几个一级目录。

一级目录 功能(作用)
/lost+found/ 当系统意外崩溃或意外关机时,产生的一些文件碎片会存放在这里。在系统启动的过程中,fsck 工具会检查这里,并修复已经损坏的文件系统。这个目录只在每个分区中出现,例如,/lost+found 就是根分区的备份恢复目录,/boot/lost+found 就是 /boot 分区的备份恢复目录
/proc/ 虚拟文件系统。该目录中的数据并不保存在硬盘上,而是保存到内存中。主要保存系统的内核、进程、外部设备状态和网络状态等。如 /proc/cpuinfo 是保存 CPU 信息的,/proc/devices 是保存设备驱动的列表的,/proc/filesystems 是保存文件系统列表的,/proc/net 是保存网络协议信息的......
/sys/ 虚拟文件系统。和 /proc/ 目录相似,该目录中的数据都保存在内存中,主要保存与内核相关的信息

Linux /usr目录

usr(注意不是 user),全称为 Unix Software Resource,此目录用于存储系统软件资源。FHS 建议所有开发者,应把软件产品的数据合理的放置在 /usr 目录下的各子目录中,而不是为他们的产品创建单独的目录。

Linux 系统中,所有系统默认的软件都存储在 /usr 目录下,/usr 目录类似 Windows 系统中 C:\Windows\ + C:\Program files\ 两个目录的综合体。

FHS 建议,/usr 目录应具备表 3 所示的子目录。

子目录 功能(作用)
/usr/bin/ 存放系统命令,普通用户和超级用户都可以执行。这些命令和系统启动无关,在单用户模式下不能执行
/usr/sbin/ 存放根文件系统不必要的系统管理命令,如多数服务程序,只有 root 可以使用。
/usr/lib/ 应用程序调用的函数库保存位置
/usr/XllR6/ 图形界面系统保存位置
/usr/local/ 手工安装的软件保存位置。我们一般建议源码包软件安装在这个位置
/usr/share/ 应用程序的资源文件保存位置,如帮助文档、说明文档和字体目录
/usr/src/ 源码包保存位置。我们手工下载的源码包和内核源码包都可以保存到这里。不过笔者更习惯把手工下载的源码包保存到 /usr/local/src/ 目录中,把内核源码保存到 /usr/src/linux/ 目录中
/usr/include C/C++等编程语言头文件的放置目录

Linux /var 目录

/var 目录用于存储动态数据,例如缓存、日志文件、软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文件等。通常,此目录下建议包含如表 4 所示的这些子目录。

var子目录 功能(作用)
/var/lib/ 程序运行中需要调用或改变的数据保存位置。如 MySQL 的数据库保存在 /var/lib/mysql/ 目录中
/var/log/ 登陆文件放置的目录,其中所包含比较重要的文件如 /var/log/messages, /var/log/wtmp 等。
/var/run/ 一些服务和程序运行后,它们的 PID(进程 ID)保存位置
/var/spool/ 里面主要都是一些临时存放,随时会被用户所调用的数据,例如 /var/spool/mail/ 存放新收到的邮件,/var/spool/cron/ 存放系统定时任务。
/var/www/ RPM 包安装的 Apache 的网页主目录
/var/nis和/var/yp NIS 服务机制所使用的目录,nis 主要记录所有网络中每一个 client 的连接信息;yp 是 linux 的 nis 服务的日志文件存放的目录
/var/tmp 一些应用程序在安装或执行时,需要在重启后使用的某些文件,此目录能将该类文件暂时存放起来,完成后再行删除

根据以上各表列举的各目录及作用,如果我们要做一些实验和练习,需要创建一些临时文件,应该保存在哪里呢?

答案是用户的主目录或 /tmp/ 临时目录。但是要小心有些目录中不能直接修改和保存数据,比如 /proc/fn/sys/ 目录,因为它们是保存在内存中的,如果在这里写入数据,那么你的内存会越来越小,直至死机;/boot/ 目录也不能保存额外数据,因为 /boot/ 目录会单独分区作为启动分区,如果没有空闲空间,则会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启动。

总之,Linux 要在合理的目录下进行操作和修改。

文件权限

Linux 是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,换句话说,Linux 系统支持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内登陆,不同用户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,并且互不影响。

例如,某台 Linux 服务器上有 4 个用户,分别是 root、www、ftp 和 mysql,在同一时间内,root 用户可能在查看系统日志、管理维护系统;www 用户可能在修改自己的网页程序;ftp 用户可能在上传软件到服务器;mysql 用户可能在执行自己的 SQL 查询,每个用户互不干扰,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。与此同时,每个用户之间不能越权访问,比如 www 用户不能执行 mysql 用户的 SQL 查询操作,ftp 用户也不能修改 www 用户的网页程序。

不同用户具有不问的权限,毎个用户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完成不间的任务,Linux 正是通过这种权限的划分与管理,实现了多用户多任务的运行机制。

因此,如果要使用 Linux 系统的资源,就必须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户,然后通过这个账户进入系统(账户和用户是一个概念)。通过建立不同属性的用户,一方面可以合理地利用和控制系统资源,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用户组织文件,提供对用户文件的安全性保护。

每个用户都有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。在登录系统时,只有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,才能进入系统和自己的主目录。

用户组是具有相同特征用户的逻辑集合。简单的理解,有时我们需要让多个用户具有相同的权限,比如查看、修改某一个文件的权限,一种方法是分别对多个用户进行文件访问授权,如果有 10 个用户的话,就需要授权 10 次,那如果有 100、1000 甚至更多的用户呢?

显然,这种方法不太合理。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一个组,让这个组具有查看、修改此文件的权限,然后将所有需要访问此文件的用户放入这个组中。那么,所有用户就具有了和组一样的权限,这就是用户组。

将用户分组是 Linux 系统中对用户进行管理及控制访问权限的一种手段,通过定义用户组,很多程序上简化了对用户的管理工作。

用户和用户组的对应关系有以下 4 种:

  1. 一对一:一个用户可以存在一个组中,是组中的唯一成员;
  2. 一对多:一个用户可以存在多个用户组中,此用户具有这多个组的共同权限;
  3. 多对一:多个用户可以存在一个组中,这些用户具有和组相同的权限;
  4. 多对多:多个用户可以存在多个组中,也就是以上 3 种关系的扩展。

用户和组之间的关系可以下图来表示:

和 Windows 系统不同,Linux 系统为每个文件都添加了很多的属性,最大的作用就是维护数据的安全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在你的 Linux 系统中,和系统服务相关的文件通常只有 root 用户才能读或写,就拿 /etc/shadow 这个文件来说,此文件记录了系统中所有用户的密码数据,非常重要,因此绝不能让任何人读取(否则密码数据会被窃取),只有 root 才可以有读取权限。

此外,如果你有一个软件开发团队,你希望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使用某一些目录下的文件,而非团队的其他人则不予以开放。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,只需要将团队中的所有人加入新的群组,并赋予此群组读写目录的权限,即可实现要求。反之,如果你的目录权限没有做好,就很难防止其他人在你的系统中乱搞。

比如说,本来 root 用户才能做的开关机、ADSL 拨接程序,新增或删除用户等命令,一旦允许任何人拥有这些权限,系统很可能会经常莫名其妙的挂掉。而且,万一 root 用户的密码被其他人获取,他们就可以登录你的系统,从事一些只有 root 用户才能执行的操作,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。

因此,在服务器上,绝对不是所有的用户都使用 root 身份登录,而要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和职位需要,合理分配用户等级和权限等级。

Linux 系统中,文件或目录的权限信息,可以使用 ls 命令查看,例如:

[root@localhost ~]# ls -al
total 156
drwxr-x---.   4    root   root     4096   Sep  8 14:06 .
drwxr-xr-x.  23    root   root     4096   Sep  8 14:21 ..
-rw-------.   1    root   root     1474   Sep  4 18:27 anaconda-ks.cfg
-rw-------.   1    root   root      199   Sep  8 17:14 .bash_history
-rw-r--r--.   1    root   root       24   Jan  6  2007 .bash_logout

chgrp命令用于修改文件(或目录)的所属组。

chgrp 理解为是 "change group" 的缩写。

chgrp 命令的用法很简单,其基本格式为:

[root@localhost ~]# chgrp [-R] 所属组 文件名(目录名)

-R(注意是大写)选项长作用于更改目录的所属组,表示更改连同子目录中所有文件的所属组信息。

使用此命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要被改变的群组名必须是真实存在的,否则命令无法正确执行,会提示 "invaild group name"。

举个例子,当以 root 身份登录 Linux 系统时,主目录中会存在一个名为 install.log 的文件,我们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修改此文件的所属组:

[root@localhost ~]# groupadd group1
#新建用于测试的群组 group1
[root@localhost ~]# chgrp group1 install.log
#修改install.log文件的所属组为group1
[root@localhost ~]# ll install.log
-rw-r--r--. 1 root group1 78495 Nov 17 05:54 install.log
#修改生效
[root@localhost ~]# chgrp testgroup install.log
chgrp: invaild group name 'testgroup'

可以看到,在具有 group1 群组的前提下,我们成功修改了 install.log 文件的所属组,但我们再次试图将所属组修改为 testgroup 时,命令执行失败,就是因为系统的 /etc/group 文件中,没有 testgroup 群组。

chown 命令,可以认为是 "change owner" 的缩写,主要用于修改文件(或目录)的所有者,除此之外,这个命令也可以修改文件(或目录)的所属组。

当只需要修改所有者时,可使用如下 chown 命令的基本格式:

[root@localhost ~]# chown [-R] 所有者 文件或目录

-R(注意大写)选项表示连同子目录中的所有文件,都更改所有者。

如果需要同时更改所有者和所属组,chown 命令的基本格式为:

[root@localhost ~]# chown [-R] 所有者:所属组 文件或目录

注意,在 chown 命令中,所有者和所属组中间也可以使用点(.),但会产生一个问题,如果用户在设定账号时加入了小数点(例如 zhangsan.temp),就会造成系统误判。因此,建议大家使用冒号连接所有者和所属组。

当然,chown 命令也支持单纯的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,例如 chown :group install.log 就表示修改 install.log 文件的所属组,但修改所属组通常使用 chgrp 命令,因此并不推荐大家使用 chown 命令。

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使用 chown 命令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(或所属者)时,要保证使用者用户(或用户组)存在,否则该命令无法正确执行,会提示 "invalid user" 或者 "invaild group"。

其实,修改文件的所有者,更多时候是为了得到更高的权限,举一个实例:

[root@localhost ~]# touch file
#由root用户创建file文件
[root@localhost ~]# ll file
-rw-r--r--. 1 root root 0 Apr 17 05:12 file
#文件的所有者是root,普通用户user对这个文件拥有只读权限
[root@localhost ~]# chown user file
#修改文件的所有者
[root@localhost ~]# ll file
-rw-r--r--. 1 user root 0 Apr 17 05:12 file
#所有者变成了user用户,这时user用户对这个文件就拥有了读、写权限

可以看到,通过修改 file 文件的所有者,user 用户从其他人身份(只对此文件有读取权限)转变成了所有者身份,对此文件拥有读和写权限。

Linux 系统中,用户等级权限的划分是非常清楚的,root 用户拥有最高权限,可以修改任何文件的权限,而普通用户只能修改自己文件的权限(所有者是自己的文件),例如:

[root@localhost ~]# cd /home/user
#进入user用户的家目录
[root@localhost user]# touch test
#由root用户新建文件test
[root@localhost user]# ll test
-rw-r--r--. 1 root root 0 Apr 17 05:37 test
#文件所有者和所属组都是root用户
[root@localhost user]# su - user
#切换为user用户
[user@localhost ~]$ chmod 755 test
chmod:更改"test"的权限:不允许的操作 #user用户不能修改test文件的权限
[user@localhost ~]$ exit
#退回到root身份
[root@localhost user]# chown user test
#由root用户把test文件的所有者改为user用户
[root@localhost user]# su - user
#切换为user用户
[user@localhost ~]$ chmod 755 test
#user用户由于是test文件的所有者,所以可以修改文件的权限
[user@localhost ~]$ ll test
-rwxr-xr-x. 1 user root 0 Apr 17 05:37 test
#查看权限

可以看到,user 用户无权更改所有者为 root 用户文件的权限,只有普通用户是这个文件的所有者,才可以修改文件的权限。

[root@localhost ~]# chown user:group file
[root@localhost ~]# ll file
-rw-r--r--. 1 user group 0 Apr 17 05:12 file

Linux 系统,最常见的文件权限有 3 种,即对文件的读(用 r 表示)、写(用 w 表示)和执行(用 x 表示,针对可执行文件或目录)权限。在 Linux 系统中,每个文件都明确规定了不同身份用户的访问权限,通过 ls 命令即可看到。

除此之外,我们有时会看到 s(针对可执行文件或目录,使文件在执行阶段,临时拥有文件所有者的权限)和 t(针对目录,任何用户都可以在此目录中创建文件,但只能删除自己的文件),文件设置 s 和 t 权限,会占用 x 权限的位置。

root@localhost ~]# ls -al
total 156
drwxr-x---.   4    root   root     4096   Sep  8 14:06 .
drwxr-xr-x.  23    root   root     4096   Sep  8 14:21 ..
-rw-------.   1    root   root     1474   Sep  4 18:27 anaconda-ks.cfg
-rw-------.   1    root   root      199   Sep  8 17:14 .bash_history
-rw-r--r--.   1    root   root       24   Jan  6  2007 .bash_logout
...

可以看到,每行的第一列表示的就是各文件针对不同用户设定的权限,一共 11 位,但第 1 位用于表示文件的具体类型,最后一位此文件受 SELinux 的安全规则管理

因此,为文件设定不同用户的读、写和执行权限,仅涉及到 9 位字符,以 ls 命令输出信息中的 .bash_logout 文件为例,设定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是 rw-r--r--,各权限位的含义如下图所示。

从图中可以看到,Linux 将访问文件的用户分为 3 类,分别是文件的所有者,所属组(也就是文件所属的群组)以及其他人。

有关群组的概念,我们已在用户和用户组一章中做了说明。除了所有者,以及所属群组中的用户可以访问文件外,其他用户(其他群组中的用户)也可以访问文件,这部分用户都归为其他人范畴。

很显然,Linux 系统为 3 种不同的用户身份,分别规定了是否对文件有读、写和执行权限。拿图 1 来说,文件所有者拥有对文件的读和写权限,但是没有执行权限;所属群组中的用户只拥有读权限,也就是说,这部分用户只能读取文件内容,无法修改文件;其他人也是只能读取文件。

Linux 系统中,多数文件的文件所有者和所属群组都是 root(都是 root 账户创建的),这也就是为什么,root 用户是超级管理员,权限足够大的原因。

rwx 权限对文件的作用

rwx权限 对文件的作用
读权限(r) 表示可读取此文件中的实际内容,例如,可以对文件执行 cat、more、less、head、tail 等文件查看命令。
写权限(w) 表示可以编辑、新增或者修改文件中的内容,例如,可以对文件执行 vim、echo 等修改文件数据的命令。注意,无权限不赋予用户删除文件的权利,除非用户对文件的上级目录拥有写权限才可以。
执行权限(x) 表示该文件具有被系统执行的权限。Window系统中查看一个文件是否为可执行文件,是通过扩展名(.exe、.bat 等),但在 Linux 系统中,文件是否能被执行,是通过看此文件是否具有 x 权限来决定的。也就是说,只要文件拥有 x 权限,则此文件就是可执行文件。但是,文件到底能够正确运行,还要看文件中的代码是否正确。

对于文件来说,执行权限是最高权限。给用户或群组设定权限时,是否赋予执行权限需要慎重考虑,否则会对系统安装造成严重影响。

rwx 权限对目录的作用

目录,主要用来记录文件名列表,不同的权限对目录的作用如表 2 所示。

rwx权限 对目录的作用
读权限(r) 表示具有读取目录结构列表的权限,也就是说,可以看到目录中有哪些文件和子目录。一旦对目录拥有 r 权限,就可以在此目录下执行 ls 命令,查看目录中的内容。
写权限(w) 对于目录来说,w 权限是最高权限。对目录拥有 w 权限,表示可以对目录做以下操作:
1. 在此目录中建立新的文件或子目录;
2. 删除已存在的文件和目录(无论子文件或子目录的权限是怎样的);
3.对已存在的文件或目录做更名操作;移动此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的位置。
一旦对目录拥有 w 权限,就可以在目录下执行 touch、rm、cp、mv 等命令。
执行权限(x) 目录是不能直接运行的,对目录赋予 x 权限,代表用户可以进入目录,也就是说,赋予 x 权限的用户或群组可以使用 cd 命令。

对目录来说,如果只赋予 r 权限,则此目录是无法使用的。很简单,只有 r 权限的目录,用户只能查看目录结构,根本无法进入目录(需要用 x 权限),更不用说使用了。因此,对于目录来说,常用来设定目录的权限其实只有 0(---)、5(r-x)、7(rwx)这 3 种。

chmod命令使用数字修改文件权限

Linux 系统中,文件的基本权限由 9 个字符组成,以 rwxrw-r-x 为例,我们可以使用数字来代表各个权限,各个权限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如下:

r --> 4
w --> 2
x --> 1

由于这 9 个字符分属 3 类用户,因此每种用户身份包含 3 个权限(r、w、x),通过将 3 个权限对应的数字累加,最终得到的值即可作为每种用户所具有的权限。

拿 rwxrw-r-x 来说,所有者、所属组和其他人分别对应的权限值为:

所有者 = rwx = 4+2+1 = 7
所属组 = rw- = 4+2 = 6
其他人 = r-x = 4+1 = 5

所以,此权限对应的权限值就是 765。

使用数字修改文件权限的 chmod 命令基本格式为:

[root@localhost ~]# chmod [-R] 权限值 文件名

-R(注意是大写)选项表示连同子目录中的所有文件,也都修改设定的权限。

例如,使用如下命令,即可完成对 .bashrc 目录文件的权限修改:

[root@localhost ~]# ls -al .bashrc
-rw-r--r--. 1 root root 176 Sep 22 2004 .bashrc
[root@localhost ~]# chmod 777 .bashrc
[root@localhost ~]# ls -al .bashrc
-rwxrwxrwx. 1 root root 176 Sep 22 2004 .bashrc

再举个例子,通常我们以 Vim 编辑 Shell 文件批处理文件后,文件权限通常是 rw-rw-r--(644),那么,如果要将该文件变成可执行文件,并且不让其他人修改此文件,则只需将此文件的权限该为 rwxr-xr-x(755)即可。

chmod命令使用字母修改文件权限

既然文件的基本权限就是 3 种用户身份(所有者、所属组和其他人)搭配 3 种权限(rwx),chmod 命令中用 u、g、o 分别代表 3 种身份,还用 a 表示全部的身份(all 的缩写)。另外,chmod 命令仍使用 r、w、x 分别表示读、写、执行权限。

使用字母修改文件权限的 chmod 命令,其基本格式如图 1 所示。

例如,如果我们要设定 .bashrc 文件的权限为 rwxr-xr-x,则可执行如下命令:

[root@localhost ~]# chmod u=rwx,go=rx .bashrc
[root@localhost ~]# ls -al .bashrc
-rwxr-xr-x. 1 root root 176 Sep 22 2004 .bashrc

再举个例子,如果想要增加 .bashrc 文件的每种用户都可做写操作的权限,可以使用如下命令:

[root@localhost ~]# ls -al .bashrc
-rwxr-xr-x. 1 root root 176 Sep 22 2004 .bashrc
[root@localhost ~]# chmod a+w .bashrc
[root@localhost ~]# ls -al .bashrc
-rwxrwxrwx. 1 root root 176 Sep 22 2004 .bashrc
Copyright © aaron 2023 all right reserved,powered by Gitbook该文章修订时间: 2023-08-26 20:26:03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